上海在今年7月1日開始執行嚴格的垃圾分類政策,不同的垃圾究竟該扔在哪里,很多人都搞不清楚。什么是有害垃圾?什么是可回收物?什么是濕垃圾?什么又是干垃圾?截至7月6日,垃圾分類正式施行一周時間內,超過三分之一被責令整改,共開出罰單190張。
網上大量吐槽垃圾分類的段子層出不窮,說白了,很多人被垃圾分類弄得都焦頭爛額了。有人對垃圾分類存在困惑,就說明垃圾分類大有作為,也就是幫助有困惑的人解決垃圾分類問題。于是乎,垃圾分類的產業鏈也在困惑中誕生。
最近,支付寶上線垃圾分類小程序,可以通過輸入名稱或者拍照功能快速識別垃圾的不同分類。根據支付寶的數據顯示,截至7月3日,僅3天時間垃圾分類小程序累計的新增用戶就突破百萬。緊隨支付寶其后,微信一口氣推出了4款垃圾分類的小程序,甚至有的企業推出VR垃圾分類。

垃圾分類不僅催生了新的機會,也催生了新的崗位。垃圾分類相關的新崗位已經陸續出現,比如說垃圾分類指導員、垃圾分類管理員等等。當然了,不僅是教人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,還有專門的“上門回收員”可以一次性解決垃圾分類和處理的問題。
目前,支付寶已經可以預約上門回收垃圾。
除了回收公司的底薪外,上門回收員還可以賺取可回收物的回收差價,最高月收入可以過萬元。
在上海實行垃圾分類之后,還有45個重點城市也將在2020年底,陸續試行垃圾分類處理系統,并在2025年前推廣至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。說白了,垃圾分類也帶來了無限商機。
每一項新事物或者新技術出現,雖然會淘汰一大批傳統職業,但是也創造出一大批新的機會和新的職業。就像人工智能一樣,雖然會淘汰一大批的傳統手工業者,但是也會創造一大批新的人工智能崗位。
比如上?,F在最缺的,還不是站在垃圾站門口盯著你的大媽,而是幫你裝垃圾處理器的安裝工。據上海幾大主流垃圾處理器品牌的負責人說,現在垃圾處理器的安裝師傅非常緊俏,已經上崗的,月入上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。
隨著垃圾分類的不斷推進,垃圾分類的產業鏈也將逐步形成,也勢必會創造出很多新的工作機會。如果你想換個更高薪的活兒,不妨多多留意一下哦!